春天多風,空氣干燥,容易引起一些疾病,老百姓常說的“上火”就是春季常見的病癥。許多人認為,“上火”算不了什么大毛病。健康專家表示,現代生活,以車代步、夜生活過度、吸煙飲酒、生活不規律的年輕人非常多,機體免疫力下降,火邪內生,或急躁易怒,或憂郁壓抑,就容易引發疾病。
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(長征醫院)副院長、中醫脾胃病專家劉華一介紹,上火可分為外感之火和內生之火,相對來說,外火往往病情較重,甚則危及生命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很有必要,當它們被破壞時可引起嚴重的代謝問題,從而釀成悲劇。劉華一介紹說,中醫所說的火可分為不同類型,主要包括心火、肺火、胃火、肝火、腎火五種,各種類型的火有不同的癥狀。
心火:分虛實兩種,虛火表現為悸煩不寧,寐少夢多,手足心熱,盜汗,口干舌燥或舌瘡頻發等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實火表現為心悸陣作,煩熱躁動不安,寐多噩夢,面紅目赤,口干苦,喜涼飲,口舌糜爛腫痛,小便短赤灼熱,舌尖紅絳,苔黃,脈數有力。
肺火:以肺陰虛癥狀為主,主要表現為干咳無痰、或痰少質粘,痰中帶血、咽疼音啞、潮熱盜汗、手足心熱等。
胃火:分虛實兩種,虛火表現為胃脘灼痛、嘈雜似饑、稍食即脹、干嘔惡心、大便干結、形體消瘦。舌紅、少苔,脈細數。實火表現為上腹陣痛、痛勢急迫,心中煩熱、消谷善饑,或伴嘔血,口干口苦或口臭、牙齦腫痛糜爛、大便干硬。苔黃,脈數。
肝火:表現為頭痛眩暈、面紅目赤、耳鳴,急躁多怒,口干口苦、脅肋疼痛、尿黃便秘、甚至吐血。舌苔黃,脈弦數。
腎火:主要是腎虛火旺,表現為頭暈目眩、五心煩熱、潮熱盜汗,耳鳴耳聾、發脫齒搖、睡眠不安、形體消瘦、腰腿酸痛等,舌紅苔少,脈細數。
實火以心肝氣郁化火或胃熱火盛為多見。癥見高熱,頭痛,目赤,渴喜冷飲,煩躁,腹脹痛,大便秘結,小便黃,舌紅苔黃干或起芒刺,脈數實,甚或吐血、鼻出血等。治療上宜采用苦寒制火、清熱瀉火、瀉實敗火的原則和方法。虛火多因內傷勞損所致,常見肺腎陰虛火旺。陰虛火旺多表現為全身潮熱、夜晚盜汗、形體消瘦、口燥咽干、五心煩熱、躁動不安、舌紅無苔、脈搏細數。治療時應以生津養血、滋陰降火為原則。
劉華一說,陰虛質的人由于體內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,是以陰虛內熱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,所以最愛上火。他提醒廣大市民,春季,萬物生發,按中醫理論屬肝主令,如肝氣太旺會引發肝火,或因肝木克脾土而影響脾胃運化功能。因此,春天應注意飲食上“少酸多苷”,即少食助肝氣的酸味食品,多食健脾胃的甘味食品,如小棗、小米、南瓜等。還應保持充足睡眠,按時睡覺有利于增強肝細胞的功能,提高解毒能力。另外,據相關統計數據也表明,每到春季,發生肝病或肝病復發的病人會較其他季節多。所以,春季尤應重視精神調攝,心情舒暢,切忌憤然惱怒、肝郁氣滯,郁結化火亦非常重要。
來源:今晚網-今晚經濟周報